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设立为“国际档案日”,为档案工作者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改变档案部门和档案专业的形象,让档案界充分发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重要意义。
“1998年,一纸调令将我带到了市公安局指挥部,开始管理档案。”杨红燕说,当她初次看到眼前这些档案架时,心里是有抵触的,然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如今在这个岗位上她已经干了26年。
青灯黄卷,皓首穷经,26年,杨红燕始终穿梭在档案库房和一本本卷宗之间,留下了“兰台人”厚重的足迹,也留下了对档案事业凝重深沉的爱。52岁的杨红燕是湖北省黄石市公安局一名专职的档案管理员,先后5次被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公安厅、黄石市档案局评为“档案先进个人”。
“初入警营,我觉得警察应该是除暴安良、一身正气的形象,我觉得这种印象应该伴随我的一生。”初次看到眼前的档案架,杨红燕内心有点抵触,不甘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档案管理员。
刚到档案馆,杨红燕对档案的概念一无所知,根本不了解档案工作有分类、排列、编号、装订、编目、入库等诸多整理工序,并且一环扣一环。在她看来,档案管理只是简单的整理资料,枯燥乏味,机械繁琐。
第一次处理文书档案,杨红燕觉得“只要把这些资料整理好就行了,不管内容怎么样,那种笨拙和自以为是”,至今让杨红燕记忆犹新。杨红燕发现有的文件处理签上,领导只是签了名字或只是签了“阅”,没有签批意见,认为这样的文件没有存档价值,于是她把这些文件都抽了出来,只把一些重要的、有签批意见的文件进行存档。
“后来发现,要找一些档案的时候发现没有存档,然后我就主动联系市档案馆,请教相关的知识。”通过参加专门的档案培训,杨红燕才知道一份文件展现着一件事情的办理流程。文件处理签的存档,显示了各相关责任人、部门的处理意见,也体现着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关系着每个部门的职责是否落实到位。
此后,杨红燕将每一份档案找出来重新再进行整理、编号、归档,对每一份到手的文件资料都认真审核,确保完整准确、查有可考。
“档案室就是我的阵地,这里就是我的辖区,要确保我的辖区内每一份资料都完整准确。”正是杨红燕在“纸堆”中开荒,一点一点把档案工作做通做顺,并且起草了黄石市公安局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杨红燕严谨细致做好档案资料的搜集立卷归档工作,多年来,共整理检查档案14万余卷(件)。
一张小小的纸,承载着历史重量。看似不大的卷盒,装满卷宗,斑驳的纸张记录的是黄石公安的奋斗历程,承载的是沉甸甸的历史,是黄石公安对公平正义的守护。
“这里就是我们黄石市公安局警史馆,这里展示着我们黄石公安的发展历程和公安烈士的遗迹。”每一次警营开放活动,黄石市公安局警史馆作为首批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基地,都是一个必选场所,杨红燕把她和同事整理的警营档案和英雄故事不断向参观者介绍。
走进警史馆,杨红燕总有着档案工作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因为这里的档案既是记录,也是传承,更展现着正义的力量。”
“我在整理烈士、因公牺牲民警的档案时,得知他们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只有四十一岁,最小的仅二十一岁,每次看着这些资料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感受到极大的震撼。”杨红燕在整理档案,也在回顾黄石公安的历史。
面对烈士、因公牺牲民警生前的物品和荣誉勋章,这些珍贵的档案印证着历史,见证着黄石公安的峥嵘岁月,是我们了解他们、缅怀他们的重要史迹,也是记忆的延续。
透过一本本案卷,杨红燕看到的是背后办案民警一场场不辞辛苦、不惧危险的抓捕和一次次重拳出击、打击犯罪。“每一宗案件的背后,都记录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作为载体的卷宗,虽然毫无温度,但我们要把这些没有生气的‘陈档’变为‘活宝’,让这种精神得到传承。”
在杨红燕看来,她的使命是认真严谨地整理好每一份档案资料,整理好一代代公安人认真钻研业务的成果,整理好每一名民警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奋斗工作的故事,守住黄石公安的文化根脉,传承黄石公安精神。
整理档案易,用好档案难。随着公安工作的发展,查档业务也随之增加。查档阅卷作为档案利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如何将档案服务好公安工作,考验的是“兰台人”管理档案的能力水平。
“作为市级公安机关,先要带头把档案室做好做强,然后再向下辐射,带动各分县(市)局的档案室提档升级。”在杨红燕心中早就描绘了一张“档案蓝图”。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杨红燕牵头推进档案软硬件设施建设,采购计算机、高速扫描仪、复印机、照相机、净化消毒加温去湿一体机等设备,建设门禁、视频监控、消防灭火等系统,建立起档案管理规范工作流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档案室已然成形。
同时,信息化的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张泛黄的纸都是历史,每一段视频都是黄石公安的记录,我们做档案工作就要保存好每一份资料,守护好每‘一页纸’。”在杨红燕带领下,对每一份资料进行扫描、编号、上传,存为电子档,完成30万卷(件)的档案搬迁和7大类档案的归档整理,建立数字化档案,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为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现在查档案大大节约了时间,以前先找归档号再一卷卷翻案卷,现在直接在电脑上登陆系统检索关键字就能找到,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王欢感叹在师傅杨红燕的努力下,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给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目前,黄石市公安局档案室达到了一流管理水平,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的68个档案馆(室)中,2个档案室达到省特级标准,49个档案室达到省一级标准。黄石市公安局档案室的规模与业务水平在全市遥遥领先,2017年以来共接待近百家单位参观学习。
时光见证信仰,岁月磨砺初心。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事情做到完美就是不普通。26年弹指一挥间,杨红燕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档案工作,默默无闻,在档案管理的田园里编织着灿烂的“兰台梦”。
一项繁琐的工作想要落实开来,必然需要一个充满活力而又认真细致的工作者。想要档案工作做的出色,必须拥有“真心”、“耐心”和“细心”。
泛黄的、残缺的纸张,或工整、或潦草、或独具风格的笔记,一件件红色档案蕴含了党的初心使命。当它们安静地躺在档案陈列架上,似尘封了岁月,好在它们始终没被遗忘。我们渐渐发现,在文献书籍、电视媒体、网络资源看到的红色档案越来越多,各地档案馆、纪念馆的建设速度和质量都提升了。此情此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处处散发着一个讯息:请让档案发声,我们在听。
承千年文化,在万事实录。
公安档案更为特殊,它是公安机关在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治安行动的历史记录,它对我们现今的公安工作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指导公安开展侦破工作中效果显著。同时,公安档案也是公安记忆的承载体,它是忠实记录并再现公安实践活动的全貌和过程,是公安机关各种记录物种最原始、最权威和最具凭证的一种。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警务机制的不断创新改革,公安工作对档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科技犯罪层出不穷,各类证据的采集、存档也不再是纸本可以满足的载体,我们必须不断的创新来适应现代科技的变化,将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档案工作相融合,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提高公安档案管理的水平,让档案更快、更好、更高效的服务于公安工作。
一次偶然的工作调整,我开始从事车管所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兼任车管所档案员,开启了与档案工作的不解之缘。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不仅是档案的“搬运工”,更是历史的见证人、守护者,承载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重任。
日复一日,我翻遍了单位资料柜、画册、电脑、移动硬盘等各个角落,闻过了泛黄书籍沾满灰尘的味道。我将一堆堆的文件资料开始进行整理、分类、排序、标页码、盖归档章、录入系统、装盒、入架,一遍遍地检查核对,确保档案资料正确。每当看到一份份文件材料经过我的穿针引线整理成册装进档案盒,一个个档案盒排满档案柜,一条条档案数据录入填满系统时,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作为新时代的“兰台人”,我们更应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推动档案工作开创新局面,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掌握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技能,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科学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让档案资源更好地服务群众。
档案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建立历史记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今世可以知古,后世可以知今”的重要素材。如何把档案妥善、长久地保存下去, 如何“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也是档案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奋斗着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