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警营风采 > 文学作品

李志清:磨难造就精彩

   时间:2013-12-21 11:28

前不久,我读了一篇叙述南非国父纳尔逊.曼德拉的生平介绍,不禁对这位受南非国人和全世界人民爱戴的政治家和自由斗士肃然起敬,感佩不已。 

纳尔逊.曼德拉于1918年7月18日诞生于风雨飘摇政治动荡的南非。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曼德拉从学生时代起,就投身于反对黑暗统治和种族隔离制度的运动中,他本人也遭到南非政府非人的迫害和残酷的折磨。从1962年8月被捕到1990年2月获得自由,也就是从他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的海岛---罗本岛监狱的一间面积不足5平方的狭小的牢房里,经常受到看守欺负和虐待,他还要承受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受到严重影响,以致他的眼睛受不了强光刺激。虽然如此,但为了理想和信仰,他坚贞不屈,慷慨激昂,当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大义凛然:“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南非政府为了使他屈服,想方设法,软硬兼施,但曼德拉丝毫不为所动,矢志不渝。1990年,在南非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曼德拉获得了自由,但他意志更加坚定,性情更加平和,他要以善良和宽恕,为新南非国家团结和民族融合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走出牢房的曼德拉,他带着对创建新南非的期待,对建设新制度的憧憬,继续迎接光辉岁月。当多数人华彩乐章在72岁时已早早草草终止时,而曼德拉不然,他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不过是他的前半生。后半生里,曼德拉要以他宽光的胸怀,非凡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能力,再创精彩,再建辉煌。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后,他力排众议,主张通过非暴力手段赢得政治斗争的胜利,并坚持宽恕所有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那些敌人。他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回报: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权利的稳定交接,保障了南非作为多民族,多部族共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型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离去者,多数是处心积虑的谋求连任。但曼德拉却是另类。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皆满后,本可易如反掌的连任,但他果断的宣布退休,远离权利和政治。这个愿意为了理想和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了权利而多留恋一天。他用前半生的义举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富贵不能淫。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利名利,于他不过是天上浮云。这样的人,谁能不对他敬佩敬重呢! 

曼德拉最感动人的不是他如何进行斗争,而是他的品格魅力。他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为民请命的奉献精神,使人敬佩,他宽阔的胸怀,他的宽容和宽恕,更让人敬慕和艳羡。他用仁爱之心善待所有人,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和敌人。他对1962年出卖自己导致被捕的叛徒,在当总统后不予追究。由于他的高尚品格,致使在监狱监管他的人----看守格雷戈里被他感化,最终成为他的保护人,朋友和追随者。1994年他当选总统后,他没有对镇压迫害黑人的执法官,警察,看守实施报复,而是要求所有犯有刑事犯罪的白人和黑人自首,并对自首者一律赦免,从而避免一场大规模内战,实现南非种族冲突的和解,建立了统一的新南非。他的品行,他的人格,他的功绩,可歌可点,让国人敬仰,受世人传颂。 

记得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在病榻上创作了《不可征服》的诗篇:命运之门何其狭窄,不要紧/刑罚何其严酷,没关系/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这首诗,是在监狱近30年漫漫岁月里的曼德拉常常诵念的,这其实就是曼德拉人生的真实写照。 

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当95岁的曼德拉传出病危的消息时,南非国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都不约而同的为他祈祷,为他祝福,人们不愿这位领导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离去。的确,谁的一生不曾经过痛苦的挣扎,谁的人生一帆风顺,但能在逆境中能矢志不渝贫践不移,在囹圄中坚信可改变未来,在顺境中远离权力和政治,能有多少?!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独树一帜,何其绚烂,光辉夺目,这也就不难理解人们:在我们这个急功近利缺乏信仰的时代里,曼德拉能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人物的理由了。 

理想和信仰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支柱。没有或缺乏理想和信仰,这是个人的可悲,更是民族和国家的不幸,这已被历史并将继续为历史所证明的真理。其实真正让人敬仰的,不是权势和富贵,而是人格的魅力。 

曼德拉的坎坷人生给我们最大的启发还有一点:磨难造就精彩。 

                              作者系交警支队事故调处大队教导